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精彩内容。
在这个随便丢一颗石头就能砸中大学生的年代,越来越多人考虑报读研究所,希望提高自己的学历,比普通大学生多一分竞争力。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攻读硕博士学位,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念研究所。这当中有很多因素必须考虑,包括客观环境的因素以及本身有没有那个能力与意愿。
每当有人表示自己想要读研究所,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化工系教授符传艺首先会问他们一道问题——“你为什么想要读硕士/博士?”而他得到的答案通常不外乎以下几个理由:
1.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就业
2.我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厌倦
3.我想要当大学讲师,因为大学讲师的工作好像挺悠哉的
4.导师有研究经费,问我想不想深造
对于这些理由,符传艺通常会这么回应:
1. 本地不少大专的水准还是不错的,如果你念完本科都还没有准备好去工作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去读研究所,因为即使你从研究所毕业,怕是依然没准备好去工作。
2. 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你应该考虑的是换公司工作,未必要读研究所。
3. 很多人以为大学讲师的工作很轻松,每周只需要教几小时的课,但其实大学讲师除了教书还要做研究、开会和到世界各地出席学术研讨会,而且薪资并没有很高,不是外人所以为的优差。
4. 研究所应该是自己真正想读才去读,勿纯粹因为有导师给你机会而去读。事实上,有很多不愉快的案例是学生入学后才发现情况不如自己所预期的那样,那时候想要后悔都已经来不及了。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遇到一位爱理不理的导师,研究生就只能自求多福。
那么,什么样的理由才算是报读研究所的充分理由呢?
他说,如果真心想要在大学教书,那么的确至少需要有一张硕士文凭甚至是博士文凭。另外,有些机构特别是国际组织,也会规定职员的最低学历必须是硕博士,因此那些想要进入这些机构工作的人确实有读研究所的需要。但这些理由多是出于现实的需求,最重要还是自己有兴趣,基于想要深入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才去深造。“如果没有什么理由,干脆去找一份优差,朝九晚五,干嘛要辛苦多去念几年的书?”
在本地读研究所应该注意的事项
1.导师太忙或非专攻领域,学生只能靠自己甚至退学
符传艺经常会接到一些求助和诉苦的讯息,内容关于本地研究生在读研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他曾经在本报言路版撰文,叙述在本地读研究所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以下是4个真实发生的案例:
*学生A进入公立大学念博士,当初申请时已经讲明白自己想要研究的领域,报到后才发现博士导师虽然是教授兼系主任,可是对他想要修的专业没有头绪。那么导师当初为什么收他呢?理由因为他是自费生,系主任收到申请表格便赶紧收他为门生。但系主任本来已经有许多研究生,加上行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好好指导学生A,学生A只好靠自己。
*学生B是优秀生,就读本科时期发表过几篇国际论文,后来在公立大学读博士,师承一位接近退休年龄的资深教授。跟学生A情况一样,学生B入读后才发现导师对他想要专攻的领域没有头绪,只得自行摸索。为什么导师当初又收他呢?因为导师有个科研项目,希望招一个博士生来解决他不会的难题。但是两年过去了,博士生只觉得一直空转没有进度,本打算退学算了,所幸在关键时刻得到一位擅长这个领域的外国教授指点迷津,最后虽然延毕,但总好过退学。
*学生C本科毕业后跟一位备受爱戴的副教授做硕士研究,副教授也很大方资助他生活费,并拨出一笔钱给他去定制科研仪器。然而,仪器从设计、制造到测试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期学生C只能一边阅读论文一边痴痴地等,后来自知剩余的时间来不及完成硕士的研究实验,只好忍痛退学。
*学生D在首都工作,报读家乡北马一所大学的半工读硕士课程,心想每次返乡时可以顺便去见见导师。然而,入学后他才发现要联络导师不容易,打电话去办公室不但无人接听,发出的电邮也得不到回应。等到学生D后来向校方查询才知道导师原来放长假去了,但时间不等人,学生D的研究没有实际进展,最后决定忍痛退学。
2.在本地读研究所应该注意的事项
这些例子并非偶然发生的情况,事实上这种个案不时都在本地大学上演。因此,符传艺提醒有意读研究所特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锁定自己有兴趣的研究范围
每个学科的范围都很广泛,最重要是想清楚自己对什么题目最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如果能够从事真正感兴趣的研究,相信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去克服。
了解学位和课程的类型
学位分很多种类型或类别,比如工程学领域,“MEng”在马来西亚属于研究型学位,但是在英国则属于授课型学位。研究型课程和授课型课程各有长处,比如那些转换科系的学生,授课型课程也许会比较适合他们,有利于接轨新的领域。总之,报读研究所之前,必须考量课程特点和自身条件。
找一位好导师
导师扮演极重要的角色,能够左右研究项目的深度与广度,所以找一位好导师很重要,好的导师能够让你顺利毕业,不好的导师会让你自生自灭。
全日制vs.在职进修
是否报读研究所不仅仅需要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还需要考虑其他现实因素,例如能不能够兼顾家庭和学业?有没有车贷房贷的压力?在职人士如果想要一边工作一边进修,他们可以考虑半工读课程。如果决定放弃工作专心进修,那么就要有收入锐减的心理准备,因为虽然能够申请奖学金,或成为导师的科研项目助理(research assistant)领月薪,但收入通常不多。
3.要怎样找好的导师?
报读研究所确实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可是有些事情真正去做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比如要怎样找好的导师呢?
按照一般程序,如果想要报读研究所,必须把申请表格和研究计划书交到大学的研究学院(Graduate School)办事处,然后研究学院会将表格转交给适合的院校,再由院校指派导师。然而符传艺说,大学的院系组织非常庞大,每位讲师又各有专长,校方未必能够马上确定哪位讲师是最适合的人选,因此建议学生事前先去跟有意追随的讲师沟通,若一拍即合便能够在提交申请时注明自己想跟随哪位讲师做研究。
“怎样配对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这个是最头痛的问题。”他通常会建议学生先去了解讲师的学术背景,看看哪位讲师的专长领域跟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契合,先拜过码头再说。无论如何,“学生当然也可以直接交表格,由大学任意给他指派指导老师。”
也需考量研究经费
另外,有个因素他觉得应该考虑,那就是导师会不会提供研究经费。要知道做任何研究都需要有研究经费,尤其那些涉及高科技的科研项目更是耗资巨大,因此如果导师拥有宽裕的研究经费,学生就不用担心没钱做实验,而且可能还有多余的钱供学生出国开会、发表论文和见识世面。
目前身为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的他,平均每个月会收到一两封电邮,询问他收不收研究生。但他自认非常挑剔,对研究生要求很高,所以通常同一时间不会有超过一位博士生,且基本上不会收硕士生。他的做法跟许多本地教授不一样,许多本地公立大学教授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压力,只要有学生来申请就不太会拒绝。可是他表示:“要知道马来西亚这10年来有越来越多大学在做研究,要找到好的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