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职场实习喊卡 · 新鲜人乱了脚步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精彩内容。

作者: 王丽琴、练珊恩

众筹项目成功!郑俊发(后排左二)与组员在遵守SOP的情况下,到安老院进行探访、赠送乾粮及移交捐款。

王丽琴、练珊恩/报道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疫情所带来的挑战提早考验大学生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靠科技就能解决的教学问题,许多涉及实体操作的课程、实习计划与毕业论文,都因不能返校、不能群聚和经济低靡等限制,而面对诸多难题。

有些大学生自称是“后疫情时代的开拓者”,认为疫情虽然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危机,但只要正面与积极应对,仍可从中找到机会。而从今年3月至今面对疫情所累积的经验,也有助他们从疫情初期的茫然无措,慢慢走向从容面对未来挑战。

高尔扎斯曼说,线上教育技术可以使教材变得更加有趣,其中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和模拟来教授难懂的主题。

高尔扎斯曼:凸显财务问题 须重视资源

马来亚大学前校长丹斯里高尔扎斯曼同意,疫情对教育领域其实有正面的影响,但必须用得其所,因为科技能够为教师工作创造更高水平,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自学。

不过,疫情的发生,同时也暴露出高教机构发展面对财务不稳定及执行的弱点。

高尔扎斯曼说,从过去至今,许多高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但有大部分私立机构仅以赚钱为目的,资源禀赋上完全不足,很明显已不适宜提供优质的教育。

他指出,一所教育机构不能一味沿用旧有的模式,只是以征收学费维持生计,而忽略资源的重要性,否则长远来看,它们根本无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尤芳达:确保教学考试符规定

此外,拉曼大学(优大)校长尤芳达教授提到在行管令期间,优大也向国内外专业团体和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征求意见,以确保该校的教学及考试方式符合国家和专业团体的规定,课程不会受到影响。

他形容,有些学生自称是“后疫情时代的开拓者”,他们将这次疫情所带来的危机转而视为“正能量”,另一种转机。

他说,初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也许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惴惴不安,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只要好好学习课业以外的软技能,绝对不要放弃,未来的人生依然是充满希望的。

郑俊发分享毕业论文因遇上疫情而临时转换策略,没想到执行方面意外顺利,令他感到庆幸。

论文主题从派食物改众筹

郑俊发临时改策见惊喜

原本打定主意准备以“派发食物”为毕业论文主题和方向,但因为行管令禁止群聚活动,因此临时转换策略,却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来自吉隆坡的郑俊发,今年32岁,是一名兼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他和组员原本是以“食物银行”(Food Bank)为毕业论文题目,并准备在组屋派送食物给低收入家庭及贫穷人士。

“在行管令之前,我们已经准备好计划书,甚至也择定派发食物的地点,也与受惠的组屋管理层初步接洽,不过疫情来袭,让我们都措手不及。”

之后,郑俊发与组员灵机一动想到,在不需要涉及群聚的情况下,为有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筹款,解决他们的财务困境,最可行的方法是“众筹”(Crowd Funding)。

相比之前计划推行的食物银行,“众筹”只需要接触安老院和众筹方,执行下变得更加简易。随即,组员也立即展开研究,并且找到拥有信誉及正规的筹款平台。

在这项计划下,他们除了能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协助长者解决捐款剧减和日常生活用品短缺的困境,而且这项策略也与他们所修读的金融专业有关。

没想到,秉持有危就有机的思维而拟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则可将疫情的危转为机。

领悟到“没过不了的坎”

郑俊发说,众筹平台在设定的一个月内筹集1万零50令吉,并且超过原定1万令吉的目标,有许多善心人士甚至是做善事不留名,令他们感到十分意外。

对郑俊发和其组员而言,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相较疫情之前多了不少曲折,但也因为这场疫情而让他们意识到“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坦然应对,难题终究能迎刃而解。

小组成员在安老院外集合,在保持人身距离的规定下,聆听导师的发言。

实习被迫早结束

王泳翔没法实际操作留憾

此外,疫情促成的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带来线上学习的需求。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不是每项课程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

就如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技术,就绝对办不到了。

来自吉隆坡文良港拉曼大学学院的王泳翔,今年22岁,目前就读电子与工程学士学位最后一年,在行管令之前,他申请加入电子公司实习,希望借此机会学习更多新技能。

可是谁会料到,一场疫情改变了一切,他被暂停实习。

他无奈地说:“原本在第二个月时即将参与一项电子计划,但因为疫情缘故,实习被迫提早结束,我也无法再回到实习场所继续学习。”

“关于电子技术这一环,我们根本无法将零件、工具箱带回家,我们并非属于可以居家办公的实习生。最终,我的3个月实习期,只展开了一个月,其他时间就只是待在家。”

在学校获准复课后,实习期也就这样过去了。原本盼望自己可以藉著实习磨练一番,累积经验,充实自己。可惜,事与愿违,实习期遇上疫情,在他的人生中留下缺憾。

张秋渝说,使用网络学习偶尔会面对网速不稳的问题,但在讨论功课和学习上,却能节省更多时间。

张秋渝参与新常态迎新

用电脑荧幕“走校区”

来自拉曼大学学院一年级生的张秋渝,今年18岁,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在疫情新常态之下,参与了有别于以往形式的“迎新周”,并透过电脑荧幕认识了“校区”。

这场迎新活动并没有如想像中的3D影像画面、也没有360度校园导览,纯属是透过线上以简报和直播方式进行,包括校长致词、有关PTPTN详情的预录视频及课程需知。

一些受访的新生确实很失望,他们所想像的迎新活动,应该是走入校园、见见同学、参加各项破冰活动,而不是如此陌生的“遇见”。

历年来,各大学和学院都会举办形式各异的迎新会,记录属于新生自己的入学快乐。但今年格外特殊,因为疫情,入学的仪式感缺席了。

尤芳达说,无论疫情带来的新常态是什么,要知道同理心很重要,这是协助社会和疫情之间建立桥樑。

尤芳达:自由便利

学生更爱线上学习

从传统学习到不得不投入线上学习模式,尤芳达受访时说,疫情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而线上教学意外地为部分学生带来“改变”的契机。

“相比以往的面授教学,有些学生更热衷于使用聊天室发问,他们更喜欢线上学习带来的自由和便利。”

他指出:“线上教学属于互动式,我们也要求讲师预先设定把课堂录影下来,让学生可以下载和重温教学片段。”

陈珏君说,无论是线上走到线下,线下走向线上,师生都必须经历一段适应期,相信危机一定会过去的。

陈珏君:教学影片利课后重温

而从讲师的立场来看,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讲师陈珏君指出,若将线上教学与课堂面对面教导相比,后者更能清楚明确传达内容;但如果学生不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是在课堂上教导,也未必能完全吸收知识。

她说,在校方的要求下,讲师也录制教学过程的视频,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重温,这对于网络不完善、网速欠佳和设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其实是一项便利,也间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失。

庄礼博指出,在行管令期间,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先专注在设计和算式方面,直到学校全面复课后,他们就可重返校园进行实验工作。

庄礼博:鼓励复课后再实验

如果是实验课,又该如何线上学习呢?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高级讲师(工程、建筑环境及信息技术学院)庄礼博指出,校方构思出一个方案,透过线上创建虚拟实验室的场景,进行虚拟实验和操作,向学生传输实作的过程,让他们边观看边学习。

“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视频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我们希望学生除了写下算式以外,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累积经验获得知识。”

不过,线上实验课只是能解决基本问题,若在学校复课后,他们是鼓励学生重返校园参与实验。毕竟动手进行实验和记录,始终比线上学习更有记忆点。

优大办线上招聘讲座助求职

史无前例的疫情危机,除了打乱生活的步调之外,也对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压力,陷入彷徨和忧虑。

“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未来前途茫茫,我们何去何从?”

有学生也担忧是否会展延学期而无法在期限内顺利毕业,并影响豁免偿还高等教育基金(PTPTN)贷款的机会。

校长尤芳达说,该校在行管令期间除了展延毕业典礼之外,在4至10月这段期间,也连同超过100家企业举办线上招聘讲座(Career Fair),并和招聘网站JobStreet合作,协助大专生求职。

此外,该校也为面对财务困难者提供便利,允许他们分期缴付学费,或者让他们申请免息贷款。此外,学生也被准许暂时休学,并展延至新学期再回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