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精彩内容。
报道:李佳憓
照片:受访者提供
从教育形式改革角度来看,疫情中史无前例的全球线上教育实验赤裸裸地揭露了我国教育制度的短板,却在无形中加速推动未来教育界的转型及活化,在更广的视野中重塑。
本报透过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教授和芙蓉中华独中校长蔡亲炀博士,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进行前瞻性思考,探讨我国在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变革走向:学生重构自主学习、数字化以及推进跨越式教育。
尤芳达:学生更具危机感
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意味着疫情完全结束,而是会时起时伏或爆发小规模疫情,人们必须准备好长时间与病毒共存,去应对过去及未来可能发生的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改变。
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表示,疫情的冲击让在籍学生比以往更有危机感,而比起中小学,一向看重自主性学习的大学开放式教育更能适应新常态,能灵活地调整课程内容和必选修课,当届毕业生也会更努力想办法修完学分。
“学生的自主性和心态很重要,若能长期保持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愿意去面对、接受、克服困难以及不断地尝试,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他们还是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线上教育带来新机遇
他不否认,大学校园生活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训过程,但疫情下开展的线上教育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后疫情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选择。
尤芳达举例,不少本地和国际教育机构、媒体和企业,在落实教育义务上开启了很多免费课程或软体的使用权限,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管道,亦可主动自修网上各种课程增进自己。
“如今各国教育机构开启线上课程,没有了地域和经济能力的限制,反而让更多本地学生有机会成为线上交换生与其他大学交流。”
“疫情期间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但重点是如何通过其他方面提升自己,毕竟未来还有很长远的路。”他说,即便回到实体教学,线上课程模式也将成为很强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在面向社会职场前做更好的准备。
实习被迫展延 职涯规划可灵活调整
疫情改变了许多公司的营运模式,不少大学生在疫情下的实习跟着公司一起进行线上的业务讨论,不外乎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验。尤芳达坦言,这两年确实有一些实习被迫延期,包括因为安全考量或专业团体的要求,推迟了实体操作的实验课而导致学生延迟毕业,但这并不代表该学生的前途完全受影响。
他解释,即使在疫情前,大学也是允许学生自行调整修学进度或主动提出延迟实习,这取决于学生本身的人生和职涯规划,如今则因应疫情进行灵活性调整。
否认大学生竞争力削弱
他否认,疫情对教育界的冲击削弱了这批大学生的就职竞争力,并指在教学质量上,所有大学仍然会通过专业团体和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的认证,确保毕业生达到标准水平,因此他们与过往毕业生所具备的竞争力不会有太大差别。
“但由于疫情下的就业市场疲弱,职场需求不高,企业提出的征聘条件多少有些不同。根据拉曼大学私下统计,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可以顺利就职,但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找到理想工作。”
蔡亲炀:疫后教育迈向大数据
疫情造成我国教育制度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出现教育不均现象,也再次凸显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性。
“分享课室”缩小独中落差
蔡亲炀指出,在独中体系的各所校具备不同条件,对于雪隆区资源更多的大型独中,在教育改革上适应得比较快,反观偏远区的中小型独中就面对很大的挑战。为了缩小各校的水平落差,很多大型独中都开展了“分享课室”以及让一些资深老师开设公开课,把资源与信息分享给中小型独中。
他表示,在今年6月全国封锁期间,校方提早启动教学数字化评估,把原有的实体考试全面性转成“线上总复习”的开卷考试(open book),也开始让教师习惯用电脑批改作业和试卷,其他数字化科技也都将借由疫情后逐步开展。
他补充,校方计划让初一生接触代码(coding)了解手游及应用程序的写码过程,培育他们未来透过代码设计出造福人群的应用程序。
“这主要是要让师生去适应未来后疫情会面对很多新科技,甚至需要把传统弃掉,用全新的模式来评估自己。”
线上考试分析学生状况
“往后的考试也会搬到线上,校方能够统一分析出学生的状况、学习效果以及老师设题的难易度,家长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现,未来教育势必要迈向大数据时代。”
尤芳达也认同,未来的世界是数字经济,着重于数字技术的掌握、搜索和分析信息,以及提出解答的能力,而这批“冠病世代”(Covid Generation)可能在未来市场上特别擅长这方面的工作。
他补充,疫情下所激发的同理心也是一种能力,这段时期的历练也会让这批学生更融合及更有韧性,皆为未来职场上需具备的人格特质。
须思考未来10年挑战
蔡亲炀说,教育界要应时代巨轮的转变与时并进,不只是为了这2年,而是要思考到后10年将面对的挑战,而这都需取决于各校的条件。
他直言,我国的政府教育制度仍属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此次疫情确实触发了推动教育往前迈进的引擎,包括未来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跨越式教育,更加重视专业和人际交往技能来应对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有远见的学校会思考10年后的教育界会变成怎样,然后开始转型,如开创更多让学生衔接国际的轨道,或把一些职场专业培训带进中小学,未来课程内容也需变得更有弹性和韧性。”
“教育是百年事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前瞻性,而且需随时保持正面心态往前走,不要永远活在抱怨或负面情绪中。”
考试展延 海外升学须重新规划
我国宣布展延政考和统考,造成有意到国外深造的本地学生必须重新做升学规划。虽然大部分国际大学是在1年后的9月开课,但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澳洲和香港等学府则会在1或2月召开春季班,这意味着今年12月的统考成绩必须在明年1月前出炉,否则就来不及报读。
“没办法,这是学制问题,但也不能完全说是坏处,虽然学制上慢了人家一年,但心理和思维方面的成长和成熟度到了大学会更有帮助。”他补充,目前全球很多国际大学也延迟开课,也会提供特别管道来招收大马本地优等生,如先以学校全年成绩或预考成绩报名。
蔡亲炀承认,除非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强或很有天赋,否则一般升到国外大学初期一定会比较辛苦,感觉难以跟别人竞争。
大马学生有拼劲
“但我们发现,马来西亚学生有一种特质和拼劲,无论来自国中还是独中,当学生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或第二年适应学习模式后,很快就会追上课程进度甚至表现得很好。”
“所以我们都会鼓励学生,在考完试后的几个月缓冲期要努力自我提升和进修,把心态调整好为升大学作准备,别浪费时间只等开学。”
此外,由于一些国家仍对外籍学生的入境有所限制,因此校方会要求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尤其即将面临统考且有意出国留学的高三生,可能碰到无法出国、只能参与远距教学以及选课上的各种问题。
雇联会:勿怀疑疫下毕业生质量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先指出,冠病疫情改变了与以往不同的教育教学和评估方式,这是大学、毕业生和企业雇主在新常态下必须接受的现实。但他强调,所有评估均得到相关机构和当局的批准与监督,雇主没理由怀疑在疫情期间毕业的毕业生质量。
“雇主不应该怀疑这批毕业生的能力,因为他们一样通过了各研究领域的同等评估标准,大学也不会颁发学士文凭给无法达标的学生。”
他说,在不稳定时期,毕业生需要更具创新及善用在线渠道创造机会,特别是很多公司经历疫情冲击后已扩充了特定在线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在防疫措施预计持续的情况下,这些网络能力将变得更重要。
马汉顺:2年无法断定学生竞争力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强调,教育是一个不间断进行的长远计划,虽然断断续续的学习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但这并不表示无法用接下来的时间去弥补。
“我个人认为,单纯地以这2年的学习时间就断定这批学生会有素质上的问题或失去职场竞争力,可能是有失偏颇。”
“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经过长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洗礼而构建,学生绝对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及要求的能力,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
他说,不论是教育部、教育团体还是整体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提升的管道和机会,而不应该边缘化他们。
教部将规划弥补策略
有鉴于此,教育部接下来的工作规划,将特别针对小学高低年级和初高中学生,指定不同的弥补策略。
“我们希望正规教育系统及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身心灵发展,能在孩子面对这些挑战中发挥出来,懂得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寻求自我完善的管道,把疫情对他们的学习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