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特殊学生(包括听觉障碍、视力障碍、身体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等)学习需求而设计和提供的教育。
本地特殊教育发展至今将近70年,教学对象涵盖学前、小学、中学的特殊学生,设有不同课程例如全融和半融教育、特教融合班、技职教育课程等,目标是让所有特殊孩子都能获得教育、参与和融入社会,实现社会群体包容。
那空有爱心和耐心,就能成为特殊学生的好老师吗?答案显然是:不。
教导特殊学生,热诚、爱心和耐心固然是必备的,但专业的特教知识和技巧同等重要。训练学生的手脚肌肉和平衡、让智力不足的学生能够理解某些事物、用表情语言跟学生沟通,都有一套引导方式和技巧。
就由本地特教老师的摇篮——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UPSI,简称依大)的师生来分享,要成为特教老师需要怎样的训练,未来的特殊教育,又会走向何方。
位处UPSI的感官花园,除了供特教系学生学习用途,其花草也为特殊人士提供触觉,嗅觉等不同的感官治疗。
“特教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老师需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了解怎么吸引去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都有一套技巧和方法,是专业知识。”
依大高级讲师格蕾丝(Grace Annammal)博士在受访时指出,在本地,要成为公立小学和中学的特教老师,都需要受过专业训练和特教学历背景。
成为学校特教老师有两个途径:第一、中五毕业后,修读教师学士课程(PISMP)的特殊教育科,接受5年培训,毕业后可申请成为小学的特教老师;第二,中六毕业后,修读大学为期4年左右的特殊教育学士课程,毕业后提出申请并等候(Suruhanjaya Pendidikan Perkhidmatan, SPP)通知面试,倘若面试通过,将会被教育部委派到指定学校执教,成为中学的特教老师。
没有特殊教育学历背景的人士,则需要申请报读教育文凭课程(DPLI)的特殊教育科,以成为特教老师。
在本地,提供与特殊教育学系相关课程的大学就包括苏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学(UPSI)、理科大学(USM)、国立大学(UKM)、世纪大学等。
格蕾丝指出,该校特教系主要培育的是中学的特教老师,特教系学生不仅要学会设计教案、准备教材,有效教学和管理,还得懂得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撰写报告,透过与父母或监护人、其他教师的沟通讨论,解决学生的行为和学习问题,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
在4年的大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包括:认识特殊儿童的特征和病理、康复教育、特教政策与教学管理、组织课外活动等,学习内容涉猎广泛,涵盖教学法、心理学、科学、物理治疗等。
其中,“学障教育”为必修课程,例如识字和算术教学、美术、音乐和手工艺教学、特殊教育教学评估、生活技能训练教学等。
此外,学生会选修“听障教育”或“视障教育”其中一项。选择“听障教育”的学生,将会学习手语知识、语言康复治疗法、听力学和听觉辅助用具等;选择“视障教育”的学生,则会学习盲文、定向行动(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科技辅助应用等知识,以便未来更好地教导听障和视障学生。
除了主修特殊教育学系,特教系学生也会辅修其他科目,例如数学、商业管理、科学、经济、历史、地理等,因此未来进入中学执教时,也能到普通班级教导相关课程。
相比以前,如今特教老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自理生活的能力,学习生活技能,有的学校也会提供技职课程,例如缝纫、烘焙、耕种、木工等,拉近教育和就职的距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依大特殊教育系主任诺艾妮(Noraini binti Abdullah)博士表示,相比学术知识,特殊教育更注重让学生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并且具备职业技能,以便未来更容易找到工作,融入社会和独立生活,减轻家庭负担。
为此,该校近期开始让特教系学生跨院学习,副修技职学院的农业科学、家政等科目,加强特教系学生的技职教学能力,增加专业的多样化。
提及特教老师的挑战,诺艾妮指出,特教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但每个学生的特征和学习能力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和管理,是特教老师的首要挑战。
“很多人认为,特教老师的学生不多,教学工作轻松,不需应对考试,没有赶课程的压力。但其实,我们不只是教学,还得要管理学生的举止行为,才能好好上课。”
除了内部的教学难题,特教班还存在很多外在的挑战,例如学校提供给特教班的设施和资源非常有限、教室空间小、师资不足。
有些家长因为无法把听障孩子送到远处的特殊学校,而选择到特殊教育融合班(PPKI)与其他学障学生一起上课,没学过手语的特教老师只能被迫用有限的手语来跟听障学生沟通,在教学管理方面无从下手。
格蕾丝指出,如今许多家长已改变思维,愿意把特殊孩子送到学校,让他们接受完善的教育,加上政府自2019年实施“零拒收政策”(Zero Reject Policy),落实平等教育,这些无疑是好的现象,只不过特殊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特教老师的人数,加剧了特教班师资不足的问题。
再者面对疫情的突袭,学校开启线上教学,让特殊教育变得更加艰难,原本例行的学习模式都被打乱,对特教老师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
“所以说,即便学生从书上学习了很多教育理论,当他们面对真实情况时,会有很不同状况,需要临时应对,所以刚开始教课时肯定是特别疲累。”而这些都是特教系学生需要及早做好准备和克服的。
因此,在为期4年的大学特教学系课程中,学生会有4次的教学实践,实地了解学校的运作管理,着手设计教案,教导和管理学生。此外,学生有机会参与各项社区服务,提供帮助和支援之余,也给自身积累实战经验。
由于特殊教育老师不足和需求较高,特教系的学生往往比其他科系学生更快获得委派到学校执教。
虽然,特教老师的前方是种种挑战,却也收获更满满的成就感,扮演着具有超大影响力的角色。
“特教老师不只是学校内的老师,也是特殊孩子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媒介。”诺艾妮指出,特教老师的责任还在于让社会大众了解特殊儿童。很多时候,大众对特殊孩子的特征和需求并没太多的认识,这些知识需要更多专业人士的传达和分享,好让家长尽早发现孩子的问题,把握治疗和学习的黄金时期,除了让家长了解如何帮助特殊儿童学习和克服障碍,也让大众给予更多关注和协助,避免特殊儿童被边缘化。
特教是一条富有意义但不轻松的路,相比一般教育工作者,特教老师不仅需要更多的爱心和包容心,更要配合专业的特教知识技能,而且特教非常注重合作交流,必须和家长、行政人员、治疗师、社区、非政府组织、政府单位等协调,好让“折翼天使”能够快乐自如地在社群中生活,改写自己的命运。
依大学生分享
法哈娜(Farhanah):想了解特殊孩子的世界
我以前就读的学校有位同学是过动儿,他曾在周会时到处跑呀跳呀,那时很多学生都很害怕,但那个瞬间让我察觉到的是,他们有自己的世界,吸引我想了解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进入特教系后,我们对特殊学孩子的特征和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很多人不了解或不敢靠近特殊孩子,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人能走进这些特殊孩子的世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阿姆妮(Amni Hadirah):越读越喜欢这门科
记得念完第一个学期后,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这门科系。我本身有近视问题,没有眼镜的话几乎是“无法生活”,非常麻烦。这些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即便戴上眼镜也未必能看得见,他们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想到我能一点一点帮助他们克服视障问题,我就觉得非常开心。
奴鲁(Nurul Syuhada):过动儿弟弟是选修原因
我有个弟弟是过动儿。那时中学的我并不晓得为何他会情绪多变的举止行为,父母也不让我们知道。当我后来知道弟弟是过动儿之后,我上网查了很多关于过动儿的特征。也因为这样,我选择特教系。学习的这几年来,我对特殊孩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后,让我对弟弟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