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精彩内容。
报道:黄田恬
如今,趣味心理测试在网络、杂志、书籍上十分流行,回答几道问题,就能“测测你的魅力指数”、“测测你前世是谁”等,很多人都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测试,毕竟结果无伤大雅;但事实上,一些职业确实是需要通过性格趋向测验,才能判定是否适合从事的,例如──教师。
近期,大马高级教育文凭考试(STPM)优秀生未通过“大马师资生遴选量表”(MEdSI)引起了热议,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要当一名教师,是需要经过性格趋向测验,才能断定其性格是否适合从事这个工作。
不过要强调的是,受访的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心理学家和教育部官员都希望大众能摆正对MEdSI的观念,MEdSI“不过关”,不代表应试者有心理问题,只是其更适合从事其他职业。
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
如果把人的性格特征比喻为“气球”和“仙人掌”,一只气球去到充满仙人掌的地方工作,但因为仙人掌有刺,所以和它在一起的气球弄得自己身上伤痕累累,努力坚持却出现工作压力、表现不好等心理状况,终于有一天气球受不了了,离开仙人掌。
后来气球遇到全都是气球、需要气球工作的地方,每天都工作得很顺利开心,气球才明白:不是努力坚持和忍耐就能换来温暖,而是要选择对的、合适的,就会变得轻松、幸福。
“这不是说气球就比仙人掌弱小,而是把对的人放到对的位置上,才是最科学的做法。”
工作满意度与性格有关
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博士受访时,以气球和仙人掌来作比喻,个人对工作的满意度,跟他的性格有关,如果一个人上班老是不开心,很可能他根本被放错位置了。
我国教育部十多年来采用师资生遴选量表(MEdSI),就是为了把合适的师资放到对的位置上。
目前,所有申请高教部属下教育大学及教育系的学生,都需要经过MEdSI来估是否适合担任教师。测试共有300道选择题,涵盖4个面向,即个性、职业性向、诚信量表和情商,符合学术资格的申请者须通过这项心理测试,才有机会参加面试。
当年我国正迈向“2020年先进国宏愿”目标,为配合《2006至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方针,大马教育部从2007/2008学年开始,在选拔中学师资时引入新的问卷筛选程序MEdSI,其目的是以低成本、高效率、客观、科学、多方面兼顾学术标准和心理素质的方式,遴选符合教师特质的候选者。
黄国辉:需过滤不合适者
那为何落实超过10年的MEdSI突然引起关注呢?这是源于一名STPM考获3A1B及平均累计分数3.59成绩的优异生,在申请教育大学与教育科系时,却因MEdSI未过关而遭拒。这一则消息引起坊间热议,有人质疑MEdSI的可信度、遴选程序不透明,甚至有说心理测验乃是当局为淘汰某族群学生而设的手段。
根据一份在2008年发表的研究文献《MEdSI的构建:一项大规模评估计划》指出,许多大马人视教师为一份“经济上有保障且相对容易”的工作,导致师范课程出现大量申请者。
然而,也有许多渴望成为教师者忽略了本身的兴趣、潜能和价值观,有者凭出色的学术和课外活动表现获修读教育系的机会,但后来却发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精神受挫、半途转换科系的状况,有人甚至选择退学。
因此,黄国辉解释,在上述背景下,引进心理测试工具MEdSI,来过滤不合适的申请者是必要的;外国和私人界使用类似的性格趋向测验是趋势,而大马也在十多年前跟上步伐,这是重大突破。
“不过关”非心理不“健康”
黄国辉续称,普罗大众对心理测验存有误解,MEdSI属于性格趋向测验,与一般临床心理测验完全不同,前者测验的是求职者是否与某项工作或某个科系匹配,后者才主要甄别被测试者的心理是否“健康”、“正常”。
“性向并没有优劣之分,所以MEdSI‘不过关’不代表受试者有心理问题,只是其性向更适合其他职业。”
性格特质不适合当教师
因此黄国辉认为,若有申请者没有通过MEdSI或许并非坏事,因为这代表学生性格特质不适合相关科系,与其未来才发现问题,不如提前规划好。
不过,他说,若对方依然有志成为教师,可考虑先成为临教,未来再尝试申请,因为观念上若出现改变,也会从性向测验反映出来。
黄国辉直言,人的性格特质会随个人成长、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但仍有一定的恒性,“除非人生面临重大事件,不然性格只能慢慢通过后天改变。”
“就如一只待在仙人掌群里的气球,经常被刺得漏气,就得不断贴上胶布,贴到某个程度,就再也刺不破了,但跨度可能长达10年,磨合的过程中对自己、对同事、对学生可能都有伤害。”
半数“大学主修选择困难”
黄国辉进一步指出,不只是对欲申请教职者而言,其实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有超过50%的学生都会陷入迷茫和纠结,面临“大学主修选择困难”。
尤其成绩优异者若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和能力,却又能选择任何科系,就有可能在跟风、跟朋友、跟父母和跟潮流下,做出不科学的“错误”决定,而误人误己。
他说,若欲成为教师者在未具备相关性格特质和条件下入学和入职,要长年累月面对和承受教师日常工作的压力,并不容易。
官员:面试耗费财力人力·MEdSI遴选高效实际
根据教育部一名官员指出,鉴于符合学术门槛的申请者人数众多,面试过程不仅费时,而且将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在申请者入围面试之前,有必要以遴选量表进行第一轮筛选,这是高效及实际的做法。
官员以2019年度教师学士课程(PISMP)的招生情况为例,当年有6000个名额,却收到超过5万人申请,是名额的10倍,竞争相当激烈。
UKCG遴选华小师资
高教部属下的教育大学及公立大学教育系负责栽培中学师资,招生过程以MEdSI遴选;负责栽培华小师资的师范学院(IPG)则采用教师资格测试 (UKCG), 这是与MEdSI同档次的遴选工具。
根据《2019年教育部师范总院学生事务局年度报告》,当年的5万1213名申请者中,有2万5995人参与UKCG,只有1万3674人通过UKCG获面试机会,最终成功入学的有5533人。
官员说,无论是MEdSI或UKCG,应试者都须在指定时间内回答超过百道选择题,再经由电脑系统批改计算,再根据截分点提取名单,这是客观、科学、一致和有系统性的过程。
被询及此等遴选的心理测试是否公平对待各族申请者,官员依据数据推算2019年教师学士课程录取率,华小组的录取率为52.5%,其他源流(包括国小和淡小)的录取率为9.1%。
马汉顺:国家申请者双赢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受访时表示,MEdSI能让教育部招生单位了解申请者是否有能力融入教学环境,他们越适合这个职位,就越有可能长期留在学校,这样就会完全消除填补教师职缺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是对国家和申请者都好的双赢策略。
“对国家而言,能更有效栽培人才,对申请者而言,他可以去找更符合他的工作,能够开心和有效学习。”
他说,MEdSI的300道选择题包含多个面向,就像用大数据算法分析申请者的心理、性格及态度与教育要求的匹配程度,这是非常多国家在吸纳教师时所采用的一种模式。而相关的操作,是由大学的教育学者及心理专家负责,所以是一项科学及专业的评估。
经MEdSI遴选 学生更积极
教育部官员也引述早期研究数据指出,第一批经过MEdSI遴选的学生,比不曾经历MEdSI笔试的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
网上流传一些MEdSI往年问题、回答贴士等,相信有部分申请者会当成历年考卷来“备考”,唯官员提醒,这样做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仅扭曲了其真正用意,也有操纵遴选之嫌。公众应相信专家学者,MEdSI每道题都经严谨科研方法构建,具有信度(reliability)、 效度(validity)和值得信赖。
该研究文献解释,为避免作假情况,MEdSI设置了测谎题,如“我从未与我的父母意见不合,同意吗?”若测谎题得分超过预警值,就会反映此人没有据实回答。
官员说,要在60分钟内回答多达300道选择题,测试者抓紧时间读懂问题后,即刻以平常心如实回答即可,不要反复思索太久探求“对”的答案,“请选择真实的自己。”